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节日礼仪 >> 2024年中考作文预测及导写话题作文告
请以“告别”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字的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写作引导
一、审题。
“告别”,含有离别、辞别的意思,也可指与逝者的诀别。
“告别”一词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告别:与某人某物告别,与某段经历告别,与某个阶段告别,与某种情感告别……无论是与谁告别,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告别,都饱含着不舍、眷恋、伤感,也都饱含着对追寻更好的自己、更好的未来的期许。因此,真诚、质朴、细腻的文字,就是给予“告别”最好的礼物。
二、立意。
1.客观意义上的告别。
这样立意最为直观。打开记忆的闸门,结合自己的经历,回忆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告别:可以是与最好的朋友、最爱的亲人、最敬重的师长告别;也可以是与某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例如故乡、旅游景点、求学地等告别;当然也可以是与某件有纪念意义的物品告别(如红领巾、滑板车、玩偶等),这件物品一定代表着某种经历、某个阶段或某种情感。
2.与自我的告别。
这是从“成长”的角度来立意。某些性格上的缺点、某种不好的习惯、某种消极的态度、某些不成熟的想法,甚至是某些愚蠢的行为,相信我们都曾有过。但终有一日,会有那么一个契机启发我们、督促我们、帮助我们去反思、去改正,让我们告别那个不懂事、不成熟的自己,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三、思维拓展。
我们还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转换视角,我们来看——
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与祖国语言文字的告别,表达了对民族语言、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热爱;杨绛的《老王》,讲的是作者与人力车夫老王的告别,让人心酸的文字写尽了老王悲惨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愧疚与懊悔;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讲的则是与弱小、与艰难曲折的生活告别……
同理,写作的切入点也很多。“告别”不仅仅是离开、分别,改变、失去、选择、面对、接受等同样可以“告别”。有时,告别是结束;有时,告别是开始。
美文看台1.迟来的告别(教师下水文)
亲爱的爸爸:
您好吗?今年是您离开我们的第四个年头了,爸爸,我又一次想您了。
树上的叶子枯了,一阵风来,扑簌簌地落了满地。还记得四年前,也是这个时候,您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整天念叨着要回老家。我知道,您是怕再拖下去自己就回不去了。于是,姐姐、姐夫驱车多公里来接您。
临行那天,您的小女婿——我的丈夫把您从楼上背下来,慢慢地送上姐姐的车。我们默默地、一件一件地将您的东西放进车里,您就那样静静地坐着、看着,一句话也不说。临走时,您卸下手腕上的表递给我,“把这个给你王叔。”我忙接过表,遞给忙着往车上放小米的王叔,您说:“留着吧,做个纪念。”
车子徐徐启动了,我嘱咐姐姐、姐夫慢点开,叮嘱妈妈好好照顾您,但,和您,我一句告别的话都没有说——我的眼睛始终不敢看您啊!
可谁知,这次分别竟真成了永别。
两个多月后,临近春节,妈妈打来电话说您不行了。我们一刻也不敢耽搁,简单收拾了行李就向老家奔去。路上飞驰了8个小时,我的泪水也止不住地淌了8个小时。蜷缩在车座一角,我将头埋进宽大的羽绒衣帽子里低声抽泣……遗憾的是,我们终究没能见您最后一面。爸爸,我还没有和您告别呢,我还没来得及和您说再见呢……
“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到点回家……”一直以来,我和姐姐没少埋怨您的严格,没少嫌您规矩太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终于懂了您的良苦用心,这些“条条框框”于我们而言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啊!
爸爸,我脑海里时常浮现出您为补贴家用,骑着“二八大杠”,载着大大的纸箱送货的身影。刚刚退休的您,依然有着健硕的身体和爽朗的笑容。您麻利地捆扎,轻快地蹬骑,在每天两次的穿梭中殷实着我们的生活。
您的身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况愈下的呢?粗心的我似乎没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ly/1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