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不该忘记的年俗及禁忌作家鬼谭

发布时间:2025/4/21 12:52:27   点击数: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q不该忘记的年俗及禁忌农历牛年的大年初二,我的老同学,一位退休教师,来到我家。一进院子,他就亮开嗓门嚷道:“老同学,我给你拜年来了!”我右手拍着他的肩膀,左手顺势拉住了他的右手,一边示意他进屋,一边应道:“我看你不是来给我拜年,而是来逛我酒喝的吧!”他回答说:“有这个意思,并且听说你家里有的是好酒,借春节的年味,来你家热闹热闹,喝几杯你珍藏的好酒呗?”我说:“可以,管你一醉方休。”进了屋,我让他坐在了客厅的沙发上。他一落座就从茶几上的烟盒里抽了支芙蓉王的烟,抽了起来。接下来我俩谈了现在的过年与年味,又谈了童年时代的年味及习俗和禁忌,等。中午,我留他在我家共进午餐。并且,拿出了二十年陈酿的汾酒,我们俩都喝了个高兴。饭后分别之时,他拉着我的手说道:“你现在是咱东原的文化人,我希望你能把咱俩今天谈的,东原春节的年俗及传统文化写出来,特别是《东原大年初一的习俗与禁忌》,千万不要把这些好东西,在咱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丢了。”最后我拉着他的手回答说:“好的,我试试看吧!”“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东原人的春节习俗,就是与其它地方有所不同。小时候听我娘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现在想起来,就是说,腊八饭一吃,好像一天一天的时钟走得快了似的,人们就要上街溜转溜转,见过年用的吃的就往家里买。二十三“糖瓜粘”,指的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打祭灶饼,一部分祭灶饼里要包上红糖用来给灶爷灶奶奶上天言好事带的干粮。灶爷灶奶奶在天宫见了玉皇大帝,呈报民间的事情,祭灶饼里的糖,要粘住灶爷灶奶奶的嘴,让他们在玉皇面前言好事。所以,就有了灶神两边贴的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永保平安”。这一天打下的祭灶饼,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这家人,如果今年娶了新媳妇,打下的祭灶饼要是个单数,就证明明年家里要添丁了。过了二十三,家家都必须大扫除。春节扫尘的含义是“除尘迎新”,按东原老百姓的说法,“尘”和“陈”同音,“扫尘”为的就是将今年的霉运、衰败之气扫出家门。这一习俗背后蕴含的,是东原人除旧迎新的美好期许和愿景。举行过祭灶后,人们便正式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工作,所以,就有了流传在我们东原人中间的一句农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据考证,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到了南宋时期诗人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也就是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主要是储备过年的肉食。这一天,还要把鸡、鸭、鱼、猪肉、牛肉、羊肉、青菜,都预备齐全,因为那个年代,所有的商店都要在过了初七、初八,才能开门营业的。腊月二十七,大街上就热闹起来了,置年货,宰年鸡。腊月二十八的民谣是:“二十八,把面发,蒸馍、煮年糕、贴窗花。”制作年糕(油食),既能食用,也可以当作礼品,还能用来款待到访的亲友。年糕更是一种象征吉利的春节必备佳品。因年糕与“年高”谐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意思。腊月二十九这一天,家家都要到祖上的坟地去祭祖。这一民俗的意思是死如生,它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大年三十,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表示着新春佳节就要到了,显示出祥和喜庆的意思,再一个就是贴春联,大门二门都贴上鲜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傍晚的时候,在祖先的牌位前放上各色的献供,再放上两碗饺子,烧香、烧纸钱、磕头、在祖先的牌位前念诵念诵过年了,都回家过年了。然后一家人围着一张大桌子吃团圆饭,吃完饭,燃放烟火。接下来的是,一家人老老少少都在熬年,一直到十二点才肯去睡觉。家乡东原这块,剃头、洗澡、洗衣服过年,如同大扫除、贴春联、贴福字、挂灯笼、做年糕、吃饺子等习俗一样,是一种辞旧迎新的民俗,也是一种最朴实的过年民俗。先说“剃头”现称为“理发”,由于这个传统民俗源远流长,意为“从头开始”。这一民俗,寄托着东原人对新一年的希望和期待。再加上传统的说法中有“正月里剃头不吉利,要剃头必须得等到二月二的龙抬头才行”之说,因此,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要选择在除夕的前几天从“头”做起,剃个头。并有这个美其名曰的说法“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所以,东原这块,腊月除夕的前几天剃头师傅格外忙碌,而一到正月便要休息整整一个月。再说“洗澡”过年。这是东原人由来已久的传统,自有史以来,他们都把“洗澡”当作一件大事来做。洗澡净身,干干净净过大年是东原人的一种愿望。因而,东原人的传统民俗中把“洗澡”做为除晦气,喜迎来年的新春。所以,古时候,东原这块,有这样一句谚语:“腊月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也有把腊月二十六洗浴称为“洗邋遢,迎福禄”的说法。我的孩童时代,东原这块洗澡,受条件所限,多是在家里烧一大堆火,然后烧水洗澡。因此,在这个时间里,一般白天都是小孩洗,大人们忙完一天的活计,晚上打发孩子们睡下后洗澡。洗完后再换上干净的衣服,意为把即将过去一年的晦气都洗去,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它的寓意是把过去的霉运都洗干净,在新的一年里能够行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今人们家里都装上了热水器、浴霸,随时可以洗澡,时间并不限定在腊月二十六,一般都会在除夕前洗个澡。时至今日,渐行渐远的年俗,日益式微的传统,带走了关于年的种种感受,让年味愈来愈淡。但过年剃头、洗澡、洗衣服,却成了最朴实的过年民俗,历久弥新。任凭岁月,风雨洗刷,东原人不管是富有贫穷,依然把腊月的剃头作为“从头开始”。洗澡、洗衣服才能焕然一新。并且把这三件事作为大事或“盛典”来做,并演化成了所有人约定俗成的习惯。虽然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经意、很简单,但过年的字典里总不能少了这一点。对于中华民族而言,还没有什么节日能比春节更让人萌系魂萦、铭心刻骨,它以其神圣、隆重、喜庆、吉祥的浓郁特色,在人们心中打下牢牢的情节。这无与伦比的厚重情结,在中华民族这个漫长而悠远的历史长河里,就好比一根不回腐朽的红飘带,始终维系华夏儿女繁衍生息;始终连结着老百姓的幸福与苦难。当岁月的钟声又一次敲响于年尾岁首之时,年关已经来到人间。增长欢乐气氛的是孩子,可是,在这神圣的期待里,我们这些老年人想的却是关于春节的陈年记忆,也在盘算中寻觅着关于年关的诸多话题,由此衍生出一连串的思索与往事。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国门的洞开,世界文化的交流,即便也有少数人慢慢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ly/18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