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相关传说 >> 爆竹声声辞旧岁虎年春节,你那里可以燃放烟
春节的气息:烟花爆竹燃放的硝烟气味
“爆竹声声辞旧岁,烟花朵朵迎新春”,在大家的认知中,这是中国传统春节应有的样子。小时候,每到春节,从大年三十早上,到大年初一晚上,周围村庄鞭炮声时起彼伏,大街小巷也弥漫着硝烟气味,这可能就是过年的气息。
烟花爆竹的简介
烟花朵朵迎新春烟花爆竹是指以烟火药为主要原料制成,引燃后通过燃烧或爆炸,产生光、声、色、型、烟雾等效果,用于观赏。但是烟花爆竹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品,燃放不当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燃放时对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
烟花:燃放时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图案,并产生强烈的音响效果,以视觉效果为主的产品。起初,它是专供贵族、豪富消遣的奢侈品。到了明清时期,烟火制作工艺有了新的突破,进入寻常百姓家。每逢春节、元宵节以及其它重大活动,都要燃放烟花助兴。
爆竹:燃放时主体爆炸,并能产生爆音、闪光的效果,以听觉效果为主的产品。从古至今,无论是过年过节,还是结婚,升学、乔迁,以至大厦落成、商店开张等等重要时刻,为了表示喜庆,通常人们都会放鞭炮以示庆祝。爆竹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对新一年的祝福。追根溯源,鞭炮在古代最初是用来驱退鬼神保平安的用品。
烟花爆竹的前世今生
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了。《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更没有纸张,人们便燃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用来驱逐瘟神。
到后来,古人在炼丹的实践中,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混合在一起燃烧,产生爆炸的现象,于是发明了火药。
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筒里燃放,爆炸声音更大,使得火烧竹子这一古老习俗发生了根本变化。
北宋时,民间开始用卷纸裹着火药的燃放物,并且有单响和双响的区别,改名“爆仗”,后又改为“鞭炮”。
“禁燃令”实施三年
从前年开始,在老家南阳开始要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已经是“禁燃令”实施第三年了。今年虎年春节,感觉缺少了一丝节日氛围,村子里也显得非常寂静。前几天,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xgcs/1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