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元旦到,饺子又飘香扒一扒饺子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7-5-25 18:09:41   点击数:

▲点击上面蓝字新陕网订阅??

饺子

冬至饱餐了饺子,没过几天我们就迎来了热烈的圣诞节,圣诞节的气氛刚刚散去,元旦节又款款而至。

  众所周知,元旦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普天同乐的欢乐节日。元旦做为新的一年开始,它对于世界上每个人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人们会以不同的形式来庆祝,吃不同的食物来意味不同的寓意,而我国,元旦流传至今的美食要数饺子和年糕了。

  元旦节,饺子又要飘香了!这小小的饺子里包的不仅仅是馅料,更包裹着中国文化的风俗与传统,这饺子作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你知道它的前世今生吗?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饺子的演变

饺子最早源于我国。据资料记载,年10月,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滕县的薛国故城,发掘了一座薛国君主墓。在出土的一套铜礼器中,有一个锈蚀了的铜食器,打开一看,只见里面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白色食品,都呈三角形。发掘者认为,从形制上看,这一食品应该是饺子。薛国是春秋晚期的诸侯小国,距今已经有多年历史了,所以我国最早的实物饺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据考证:饺子的前身是馄钝。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经有了形如月牙的馄钝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钝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但那时候吃饺子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钝”。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吃法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又称“偃月形馄饨”。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被蒙古族称为“扁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扁食逐渐传入东亚和北亚各地,元代的时候扁食又一次传回中国。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清代以后,通称为饺子,一直沿用至今。

纵观饺子的演变史,我们发现它不仅是美食文化中的一朵瑰丽奇葩,还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漫长的几千多年的历史中,创造出的许多烹饪、品尝、描写、赞誉饺子的膳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节令不同,吃饺子的意义不同

饺子经过历史演变,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它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民间有很多关于饺子的谚语至今都很流传。过去民间老百姓对节气有许多讲究,多数又与吃和防病有关,就拿小小的饺子来说,不同时令吃饺子的意义也不同。

北方有句俚语,叫做“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说的是人们在入伏的时候要吃饺子。那为何伏日里宜吃饺子呢?资料里说头伏的饺子有“元宝藏福”的寓意,因为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在东北有句俗语:“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东北人立秋一般要吃饺子,据说是为了“抢秋膘”。莱西一带有“立秋的饺子入伏面,吃了哽天不出汗”之谚语,说的是立秋吃饺子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那么冬至吃饺子更是家喻户晓的事情了。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冬至吃饺子的传说很多,最主流说法是和医圣张仲景有关,传说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事情。也有传说,饺子原名"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

元旦吃饺子兴盛于明清时期的北方。如明万历年间沈榜《宛署杂记》说,北京郊区的宛平县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长上为寿”。明嘉靖时山西《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新旧年更替之时,吃饺子为吉祥如意的喻意。

而春节的饺子对中国人来说更是至关重要。饺子作为春节不可缺少的食品,究其原因有二: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春节吃饺子讲究比较多,要先祭祖,为敬畏天地,再孝敬父母,感恩亲情,所以春节吃饺子的仪式实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种纽带和凝聚力。由于春节的饺子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大家在包饺子的时候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不管是哪一种习俗,都表达了人们新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3地域不同,饺子吃法也不同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饺子作为中华美食的代表,它由于地域、民族的不同,饺子吃法也是不尽相同。先拿南北方来说,饺子在南方主要有三种吃法:蒸饺、水饺、锅贴饺,其中蒸饺最多,而北方吃饺子水饺是吃得最多的。在北方的小年腊月二十三讲究要吃饺子,在南方的小年是不吃饺子的。北方还有正月里初五、初十、十五,这种破五的日子都是要吃饺子的,但是在南方就没有这个习俗,基本都是吃汤圆。除了南北方吃饺子有差异外,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一定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

如此看来,这饺子虽小个中天,但它所蕴含的饮食文化却是极其深奥的,其中有些民族色彩的文化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和深藏。

4外形和馅料不同,饺子的喻意也不同

中国人喜欢吃有馅的食品,由此才衍生出了世界闻名的饺子。它的制法方法比较简单,就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软的饺子皮,再配以馅料,包好后下锅煮至饺子浮上水面即可食用。但是饺子好吃,馅料可不好做,因为馅料是饺子的美味核心所在。

随着饺子文化的发展,饺子品种也越来越多样化,无论在外形和馅儿料上都有新的突破。就拿饺子的外形来说就有诸多种,如大肚馅足的木鱼饺、花边月牙饺、鸳鸯饺、四喜饺、蝴蝶饺,金银饺、贵妇饺、珍珠饺等等。如果再仔细盘算一下,它的口味至少也有上百种,如猪肉白菜、羊肉大葱、牛肉胡萝卜、鸡肉香菇、韭菜虾仁、鱼肉、海鲜、各种素馅、野菜等等,正所谓也是五花八门。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外形和口味,万变不离其宗,都是薄薄的面皮里包着馅儿料,个人爱好不同,人们吃的馅料也就各不相同,或是地域不同,人们包饺子的方法也就不同。

就饺子馅的讲究,也代表着一种中国文化,馅料不同,其喻意就不同。比如说白菜馅,一般被人们喻意为百财之意,故为百财饺;韭菜馅被人们喻意为久财之意故为久财饺;羊肉馅被喻意为洋财之意故为洋财饺。还有很多饺子外形也有讲究,比如元宝形饺子,象征财富遍地,金银满屋;把饺子四边捏上麦穗形花纹,象征着新的一年会五谷丰登,预示着来年能财满屋。

饺子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食,它本身已经超越了作为食物的内涵,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文化内涵,我们吃饺子是共通共同的,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是共通共同,所以饺子流传到今天,依旧能红红火火,我想我们的共同目的就是为了给美好的生活添个好兆头,这才是吃饺子的真正原因! 

◆◆◆◆◆

本文系新陕网原创稿件

作者:张淑兰

投稿请发邮件至:

qq.







































专业治疗脸上白癜风医院
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ss/840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