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节日起源 >> 描写春节的诗歌,这首最有名
让我们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是北宋的王安石写的,寓意可是非常丰富的,表现新年新气象只是其中的一种含义。据载,此诗写于诗人初登相位之时,那时的他对革除旧制,推行新政充满了信心,心情非常愉快。
这首诗创作于宋神宗刚刚继位不久,锐意进取的他早就听说王安石的大名,并启用为江宁知府,后来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仅仅一年,宋神宗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主持变法。王安石在这年新年,看到新年的气象,憧憬到变法的美好未来,有感而发,创作此诗。
也是这首诗,不仅憧憬了新年的美好生活,也启动了北宋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这次变法,表明上是从熙宁二年(年)开始,至元丰八年(年)宋神宗驾崩而结束,实际上它将北宋朝廷分为新旧两派,互相争斗,直到北宋灭亡。
宋神宗时期,虽然北宋仍然是最富裕的国家,但是掩饰不了严重的危机。到了宋神宗执政时,这位开明而勇敢的帝王决定启用王安石解决一切问题。
毫无疑问,王安石是一名高明的大夫,他给北宋王朝开出的药方都是对症下药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等等,都是全方位的改革。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天才般的构想,不仅让后来诸如张居正、雍正、康有为等人都有所借鉴,甚至某些制度在当今世界各国也被采用。
那么,变法如此之先进,制度如此之完善,为什么却不能实施下去,最后失败了呢?千年以来,对于这个问题思索的人很多,答案也很多,无外乎两点:用人不当、不切实际。
王安石本人的道德水准毋庸置疑,即使是最彻底的政敌,也无法指责他的人品和操守。但是,他手下所用之人,是吕惠卿、邓绾、蔡京,他们对于变法成效其实毫无兴趣,更多的则是利用变法积累政治资本,打击异己。《宋史》将这些人大多都列在了《奸臣传》中,不是没有理由的。
说到新法不切实际,并非是指新法差,反而是因为太过先进了。特别是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在整个古代社会都是极其罕见的。可问题是,王安石本人如同穿越者一般能理解,但官员、乡绅甚至连得了利益的百姓是不会理解的,要让百姓理解、支持如此复杂而超前的新法,难度可想而知。
王安石变法,随着神宗的驾崩就基本中止了。北宋朝堂从此分裂为新党和旧党,这两派互相打压,缠斗到北宋灭亡。
当然所有这些,在王安石创作《元日》时绝对没有想到的。他估计过许多困难,考虑过许多阻力,可他一定没有想到,实际遇到的情况比他设想的还要艰难一百倍,而变法导致的后果,更是他不愿看到的。
除了这首诗之外,还有三首古代名家诗值得推荐——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意: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意: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3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诗意:不要求见面只是希望通过拜贴来问候,因此我的屋中早上堆满了各种名贵的拜贴。我也随潮流向他人投送拜贴,人们只会嫌弃简慢,而不会嫌弃这其实只是空虚的礼节。
感谢浏览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合作-
合作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杭州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得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qy/12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