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春节对联和门神的由来与寓意

发布时间:2025/2/24 13:48:35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5779684.html
中国古代人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大众认可的习俗和节日,这些习俗和节日,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很多的传统节日,其中主要的有春节、中秋、端午、清明、重阳、古尔邦节等。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俗称过年。甲骨文中的年字,由禾、千两字组成,表示谷物丰收。过年,含有庆祝一年粮食丰收之意。春节从夏历(农历)正月初一开始,至正月十五结束。正月初一,古时称为元旦、元日,意即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采用世界普遍使用的基督教历法,即我们通常说的公历或阳历。为了区别起见,将公历的1月1日称作新年、元旦,将农历的正月初一改称春节,俗称年初一。古时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四日开始,这一天民间有祭祀灶神的习俗,称为“灶王节”。灶王又称灶神、灶君,俗称“灶王爷”。按照道教的说法,灶神是玉皇大帝的使者,奉命降临人世,观察人间善恶。他每年腊月二十四日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汇报情况。人们希望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故民间便设坛祭祀。古老的门神宋代著名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给我们全面展示了古代祭灶神习俗的概况。诗云: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来祭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爵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构长构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兮。现在,一些地方把祭灶神的日期改在腊月二十三日,人们在这一天熬制粘性很强的麦芽糖,作为祭品。据说,灶神吃了糖嘴巴就被粘住,不能向玉皇大帝说人的坏话了。春节,源自原始社会的“腊祭”。西晋杜预云,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即一年农事完毕,为感谢神的恩赐而举行的年终祭祀。过春节时,民间有贴春联的习俗。春联源自古时候的桃符,符是指道教上所讲的符篆,世界最早的旅行指南《山海经》云:中国东海度朔山上有一颗枝叶繁茂、高耸入云的大桃树,树上有“神茶”、“郁垒”两神仙,能将恶鬼捉去喂虎吃。后来,人文始祖黄帝规定,每年除夕之夜或是年初一,家家户户门口立两块桃木板,在上面绘神萘、郁垒像,以表示趋吉避凶,这就是“桃符”。桃符,顾名思义是指桃木板上的符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为,每年在桃木板上绘图像颇费时间,便改为写神茶、郁垒的名字,这就是春联(对联)的雏形。五代时期,后蜀国主孟命学士辛寅逊于亡国前一年的除夕题写桃符,孟昶见了之后,觉得欠佳,于是亲笔题写桃符:“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清代著名学者纪昀经过考证,将其认定为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相传,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倡导贴春联,故明代春联取代了桃符,并且非常普及。、春节时,民间有贴门神之习俗。门神,指守门之神。三国时,曹操夜间总是做恶梦,梦见有人要杀害他,于是令许褚手执大刀把守卧室,当晚恶梦便止。后命画工将许褚像绘于卧室门上,效果与许褚守卫相同,许褚的画像就是最早的门神。因此,民间的门神大多由历史上著名的武将如关羽、张飞、赵云等充当,表示将邪恶的魔鬼挡在门外。元宵节,古称上元节。正月十五的夜晚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满月的良宵,满月象征团圆美满,人们在这一天吃元宵,正是取月圆人团圆之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qy/186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