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节日起源 >> 高考满分作文中国面孔,千人一面,诵读
语言优美,快速脱颖而出
语言是沟通考生内心世界和阅卷老师阅读需求的唯一媒介。文章的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情感等都要靠语言表达出来。语言就如一件华美的衣裳,可以将一篇文章的意蕴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到其独特的美。作文是否能脱颖而出,语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言也是体现考生文学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让阅卷老师判断你是否有比较丰厚的文学积淀和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关键就看你笔下的文章的语言魅力如何。阅卷老师都是常年教高三的一线老师,当他们翻阅的多是语言干涩、缺乏韵味,只会平铺直叙说大白话,甚至连语句都写不通顺的作文时,他们很期待能遇到这样一位考生——他能穿梭于汉字符号中,将其编织成一匹光彩熠熠的丽锦,或将其组合成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画。
如果一篇文章妙语连珠、富含哲理,或者语言质朴自然、深蕴情感;或者用词准确生动,句式灵活多变;或者修辞手法多样,运用恰到好处,阅卷老师一定会深受感染,陶醉其中,露出欣慰、满意的笑容,给这篇文章一个高分,甚至满分。
所以,考生们平时要加强语言方面的锤炼。首先做到语言规范、准确、顺畅、得体,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掌握一些使语言“亮”起来的技巧,力争写出语言优美、意境高远的考场佳作。
样板满分范例中国面孔,千人一面
中国,泱泱大国,皓皓精神,屹立于世界之东,徘徊于雄鸡之上。华夏子孙,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透露出不同面容下,相同而动人的中国面孔。他们或伟大,或平凡,皆彰显我民族精神。千人一面,聚沙成塔,像滴水汇入江河,最终凝聚成海,融出了中国风范。
中国面孔,坚忍不拔。年正值春节,疫情暴发,逆行者负重前行,义无反顾。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全国各地都组织起来,其中,奔赴武汉援助的医生护士们最是让人钦佩。为了穿上笨重的防护服,她们剪去了三千青丝;为了不浪费宝贵的防护服,他们一天不吃不喝,与死神、病魔交战;感染了病毒,他们立刻自我隔离,伟大而让人心疼。脸上是口罩、护目镜的勒痕,脱下防护服,是一身的汗水。他们凭借一袭白衣,一片医者仁心,为病人带去了温暖与希望,为我们带来了胜利。那疲惫的面孔,是坚忍的中国面孔,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获得回报的。
中国面孔,无私奉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实现了他的夙愿:用全球8%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2%的人口,他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如果袁隆平贪图名利,他可能早已是亿万富翁;如果袁隆平贪图享受,他也不必在安享晚年之时仍流连于稻田之间。一捧稻种,一亩水田,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中国面孔,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教给我们的是对工作的认真与奉献的态度。爱岗敬业就是对事业的珍惜,对本心的珍视,对行业的热爱,对信仰的执着。他们的初心永远不变,他们永远热爱自己的事业,永远尊重自己的信仰。这样,便是敬业。穿行在大雨中的外卖员,工作在烈日下的建筑工,挥舞扫帚的清洁工,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不管工作是什么,爱岗敬业是守护内心的责任。
中国面孔,未来有我。我想成为的,不仅仅是他们,而是千千万万在历史上或是伟大或是无名,却全都留下了痕迹的人,如寒风中的暖炉,激流中的砥柱,长夜中的明灯。流淌着的奔腾的热血,传承着的民族精神,照耀着我的方向。我希望,未来的我,努力留下一张属于自己的面孔,一张精彩的中国面孔。
中国面孔遍布世界各地,不变的是面孔之下,灵魂深处传承的,源远流长的中国精神;是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国的面孔,千人一面却又不尽相同,相同的,是那熠熠生辉的光芒。
名师满分解密①构思清晰,点题明晰。文章由“中国面孔,千人一面”主题反其道而行之,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处着笔,指出中心之意,点题明晰。
②见解新颖,论据充足。中间论证环节采用并列结构,从“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未来有我”四个角度阐述中国面孔的特点。前瞻英才,结合自身,分析透彻,论证恰当。
③文采斐然,意境深刻。结尾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等诗句既体现了考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又彰显了中国面孔之熠熠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