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预告lldquo春联送暖rdqu

发布时间:2020-12-1 1:57:58   点击数:
治疗白癜风最好药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69966.html

距离年元旦31天

距离年春节55天

距离书协一年一度的“春联送暖”活动

仅2天!!!

送...送送春联吗?!!!

义务送春联是书法协会的特色活动,每年的元旦前夕,书法协会义务派送春联给大家,为的是福入万家,让春联温暖整个北理。当天无论师生职工,都可以到活动现场领取春联。更可以邀请书协的大神们写你心中最美的诗句。

活动意义:

1、展示中华民族书法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2、共同弘扬义务奉献精神,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宣传推广社会文化,营造志愿服务的良好校园氛围。

3、展现北理珠良好温暖的校园氛围,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和谐校园,温馨冬季,带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感受校园欢快的气氛。

时间:年12月3号

地点:航空文化广场

(本次活动面向北理珠全体师生)

分享活动推文到朋友圈集满18个赞即可获得一副春联,届时直接到航空广场找工作人员准备对联

(因为是现场写春联,大家最好先提前准备好想要的内容哟)

去年“春联送暖”活动回顾

LastYear

关于春联的那些事儿~

春联顾名思义,春节期间贴的对联。而对联这一形式的传统文化,起源于“桃符”。周代出现最早的“桃符”——悬挂在门侧的长方形桃木板。桃木在中国古代就有赈灾辟邪之说,一直以来被称为“神木”。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当时的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木板上书写降鬼大神“神荼”“郁垒”,“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唐代时期,桃符上的人物换了角色,神荼郁垒两位捉鬼大仙告别了演出舞台,秦叔宝和尉迟恭成为了新一代桃符保护神。两个“新生代”门神的上任来自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身患恶疾,半夜时辗转难眠,看到门外鬼魅丛生,哀嚎遍布,于是吓得彻夜不得安宁,病情急转直下。于是,李世民派两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将军守在门侧,用将军身上的阳刚杀伐之气震慑群鬼恶灵,从此再无邪鬼叨扰。后来,李世民让人把两位将军的画像贴上门上,以求日夜平安。

于是,在桃符上张贴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流传于民间,逐渐成为风俗习惯,延续千年至今。

而到了宋代,“桃符”一词演化为“春联”“春贴纸”。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元日》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见当时的北宋仍然保留着“桃符”这一叫法。但是此时的“桃符”已经由刻在桃木上转变为写在纸张上,宋代的是春联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的阶段,春节贴春联正式在宋代民间开始兴起,之后才有了明代的盛行。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极度热爱写对联,并在行政上开始正式推广。他颁布法令,规定在除夕前必须写一副对联张贴在家门上。以至于朱元璋微服私访,着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赏析对联。明代是春联文化发展的高峰,不仅民间,文人雅士也把题联作对作为一大乐事,而写春联更是风极一时。而到了清代,春联文化已成为习俗,并且在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充足开拓发展。直到现代社会,春联俨然成为了春节期间标志性的文化习俗。

定制一副属于自己的春联

新的一年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

安排!!!

下周二航空文化广场约起来

编辑I书协宣传部

图源l网络、书协宣传部

初审I谢思全

复审I黄铮韬

终审I蒋文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rhd/142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