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节日活动 >> 到南北朝时
有关资料记载,春节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
100年来,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重视民族传统的新年,把春节当作真正的“年”来过人们接受“春节”称谓,是因为它既区别了公历新年元旦,又因其在“立春”前后,“春节”表示春天的到来或开始,与岁首之意相合然而,现行“春节”称谓才有100年历史
据《史记》载,夏代元旦为正月初一;殷商定在十二月初一;周代提前至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再提前至十月初一为元旦,直至西汉初期到汉武帝时颁行《太初历》,才恢复夏代的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以后历代相沿未改,所以这个历法又叫“夏历”(今俗称为农历)中国历史上早有“春节”,不过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在《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春节未雨春节的由来,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而把正月初一定为“春节”,是辛亥革命以后的事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岁首正月初一,现今无论中国还是海外华人都统一称为“春节”,但在中国历史上却称之为“元旦”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称为新年”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的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一直相沿至今
□春节怎样祭祖谭秋
有此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