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说礼

发布时间:2016-11-28 18:30:06   点击数:

中国一直有“礼仪之邦”之称,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谈到礼,我们似乎都不陌生。特别是像中秋、春节这样的节日,如何表达“礼”、送“礼”,是许多人要面对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礼?如何得体地展示“礼”?礼和礼品、礼仪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礼”的起源

礼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的祭祀活动。《说文解字》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史记?礼书》说:“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因此,“礼”是源于人要回报上天和祖先的大德而产生的。

回报祖先,就要有具体的行动,于是就有了礼的规则和礼仪程序。随着演化,现在的礼,早已成为一套人类生活的规则体系。

“礼”的发展

周公“援德入礼”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他提出“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思想,创立了“德”这个新字。商汤、周文王因“敬德”而得天下,夏桀、商纣王因“丧德”而失天下。因此,是周公第一次将“礼”转化成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价值准则和规范。

孔子“援仁入礼”

孔子认为,礼的实行不在于外在的天命,而在于人自身,在于人的生命本质,在于人的道德情感,质言之,就是一个“仁”字。仁是礼的本质,礼是仁的外显,如果没有“仁”的内核,“礼”将缺乏意义,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孟子“援义入礼”

孔子之后,孟子将“义”引入了礼的内涵之中。义者,宜也,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仁、义、礼、智)是由天赋之心发端的:人生而有的辞让之心,就是礼的萌芽。因此,礼是一种天赋自然的人类道德品质。

如何做到有“礼”

无论是构建和谐的现代社会,还是追求美满的个人生活,都离不开礼。

“礼”是恭敬的

“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礼者敬人也”。

现在,礼仪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个人重视的话题,但是仪只是礼的枝节,不是礼的根本。礼是真诚、感恩之心的外在体现。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在接管亏损的日航时,发现日航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对客人“殷勤无礼”:员工对客人的服务礼节无懈可击,可是却没有礼敬、关爱之心。他提出的“敬天爱人”理念,其本质就是回归“礼”的本源,正是这一理念,拯救了日航。

“礼”是和谐的

“礼之用,和为贵”。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是以“和”为目的的。如果讲礼、识礼者少,社会就会出现许多乱象,人们之间的摩擦、冲突时常发生,使人与人在相处中缺少安全感和危机感。礼的目的是和,是为了使事情顺畅,人际和谐,我们今天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正是礼的应用。

“礼”是克己的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君子尊重别人而克制自己,让别人居先而自己居后,就会兴起谦让之风。只要坚守礼仪,即使内心有异,也能克制非份之念、非常之举。人能不断自我克制、自我调整,人的善念与正念,也就越来越强大。

“礼”是俭朴的

“礼,与其奢也,宁俭”。

礼的本质,是执礼者体现出的教养,而不是礼仪的奢华,更不是为了有礼为有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礼以敬为重,玉帛等礼品只是礼的文饰,是用来表达我们内心敬意的手段。可想而知,如果没有这份礼敬之心,再贵重的礼物也只是一个物品而已。在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内心,都是有一杆秤的,这杆秤称量的不是物品的价值,而是恭敬、感恩的价值。

愿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文明、有礼的社会!

讲述生命中

春天的故事。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bjj/286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