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基本简介 >> 作文新天地初中同题赛场一等奖
《作文新天地》(初中)“同题赛场”一等奖作文:
赛题
“下雨了!下雨了!”传来一阵嬉笑声。只见一对母子,孩子小手摇动桂枝,桂花如雨般洒下来……桂花又开了。我已好久没回老家,我已好久没回老家,好久没吃桂花汤圆了。这时,我眼前不禁浮现起那条小路、那幢老屋和屋前那個摇落桂花雨的老迈身影……
这是因一人、一事、一物或一景而触发的情思。你有类似的体验或经历可以与大家分享吗?
请以“**又见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又见明月
桥下镇中学八(1)班李芷萱
今晚的月色真美。
——题记
夜晚,空中带着几分清冷。天已然黑了,远处的路灯悠悠投下光芒,照着斑驳的大地。
我沉寂地坐在窗前,抬眸望向窗外,玄色的天空被窗棂分成格子,以至于我仅能看到一小片夜空。这究竟有没有月亮呢?
悄悄收回目光,我轻轻翻开桌上的笔记本。一阵风吹过,惹得窗外羸弱的树枝发出低沉的呜咽,衬得这夜愈加清冷了。
笔记本被吹动了,翻呀翻,终是定格在了一页,我瞥了一眼,第一句话正是:“今夜月色真美,看看窗外吧。”我怔怔地转向窗外,霎时,一束月光似踏碎黑暗而来,洒在月白的瓷砖上,像一地的清霜。
月光皎洁,神圣异常,我不住地感叹月光的美。我抬手推开了窗,视野终是开阔了。瞧,那不正是今晚的主角吗?月亮的模样圆满极了,其上光影交错,似有人影绰绰,我的心情竟是空前地明朗,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望舒,那是月亮的雅称。
月光洒下的清辉随着我而移动,悄然落在笔记本上。我顺着月光,看到了第二句话:“别枝惊鹊,孤影独绝,惊鸿一瞥。”
我的心好似被人狠狠敲了一下,响声回荡在脑海。月光照进了我心中一处尘封已久之地,心扉被月光叩响,缓缓坦露了一切。
柔和的月光下,少年言笑晏晏,他温润的声音传来:“自古以来,月亮便多受文人雅士的追捧,所以写月……并不简单。”我轻叹一口气,转而敛了神色,带着几分委屈开口:“我知道写月并不易,若換了你,你又能怎么写?”我清晰地记得,少年的脸上掠过一抹惊讶,那天的月光衬上少年的面容,清冷无霜。
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你要写月,便不能只写月。”他的目光移向窗外,继续道:“要写别枝惊鹊,写孤影独绝,写西北风烈,写昨日惊鸿一瞥,西楼佳人锦书叠。”我沉默了半晌,少年不再言语。
许久,少年对着窗外叹道:“今夜的月色真美。”他笑了,笑得好温柔。我不知是月光照得我恍惚,还是我迷糊了,他好像说了一句“来赏月吧”,不过我记不大清了。
少年很温柔,他喜欢笑,笑得很柔和,待人也温润,当得“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这一句。
可是他走了,走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也许是远方吧,那无边的远方。我收回思绪,却还在念着少年的模样,“今晚的月色真美。”我不自觉地出了声,没有人回答,只有风拂过。也好,就让风带着这句话去往远方吧。
我望向窗外,明月仍当空。又见明月,又忆“明月”,只因明月是所有的隐喻。
又见明月!
(指导教师李丽芳)
老胡点评:
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满诗意和情感的散文,作者李芷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夜晚赏月的场景,以及与一个温柔少年的回忆。
1.**主题明确**:文章以“又见明月”为题,紧扣主题,通过明月这一自然景象,引出对少年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的向往。
2.**情感丰富**:作者通过对月光的描绘,以及与少年的对话,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怀念。情感的流露自然而真挚,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3.**语言优美**: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月光皎洁,神圣异常”、“月光洒下的清辉随着我而移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4.**结构清晰**:文章以夜晚赏月为背景,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形成了清晰的叙事结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又见明月”,形成了呼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
5.**细节描写**:作者对环境的描写细致入微,如“天已然黑了,远处的路灯悠悠投下光芒”,以及对少年形象的刻画,如“少年言笑晏晏,他温润的声音传来”,都让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场景和人物。
6.**文化元素**:文章中融入了中国古典文化元素,如“望舒”(月亮的雅称)、“别枝惊鹊,孤影独绝,惊鸿一瞥”等,这些元素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
7.**情感与景物交融**:作者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月光不仅是自然景象,也成为了情感的载体。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结构清晰、富有文化底蕴的优秀散文。对于中学写作来说,作者展现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