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上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网友脑洞

发布时间:2024/11/28 13:27:43   点击数:
古人的日常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多彩,那个时候没有手机和电脑,古人聚在一起想要做一些娱乐活动,无非就是猜拳,再高雅一点的,也就是飞花令和吟诗答对了。其中的对对联,是人们最喜爱的文学游戏之一。中国的对联文化,最早的记载出自三国时代,更早期的对联叫楹联,也叫桃符,后来随着造纸术的发展和普及,到了唐宋一代,桃符逐渐被毛笔和纸张取代,流传的也更加久远。尤其是北宋年间,对联的风气就十分盛行,著名大学士苏东坡,就很喜欢对对联,经常和妹妹苏小妹,佛印禅师一起以对联的形式互相比试才华,有着很多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趣事。有一日苏轼来到苏小妹的房间,看见妹妹房间墙上画着许多猫,苏轼于是就问怎么回事,苏小妹说这些猫画在墙上,其实是为了惊饿鼠呀。苏轼一听就乐了,随后想到了一个上联,便对苏小妹说:“哥哥这里有一副上联,你如果对出来,我就真承认你的才学了”,苏小妹对对联十分感兴趣,自然满口答应。苏轼于是就说出了上联“饿鼠抢墙,妹妹画猫惊饿鼠”,这副上联就是即景之联,想要对出下联也要在周边采景,否则很难应对出来。苏小妹想了很久,也没想到下联,苏轼于是就给了苏小妹一天时间。待到下午,苏小妹到自家院落闲逛,正好遇到苏东坡在院落赏景,此时一只鸡正在偷吃稻谷,苏轼随手捡起了地上一块石头像那小鸡扔去,苏小妹看到此情此景,于是灵机一动,已然有了下联,于是她对着苏东坡大声说道:“饥鸡偷稻,哥哥拾石打饥鸡”。苏轼听到苏小妹这副下联,拍手叫好,兄妹二人哈哈大笑。对联文化到了明清两代,也是十分的受欢迎,比如清代的唐伯虎、解缙,清代的郑板桥、纪晓岚,各个都是对联的高手。而且明清时候,就有家家户户过春节张贴对联的风俗习惯。那么为什么对联文化这么受人们的喜爱呢,究极原因,还是因为对联文化短小精悍,又有一定的对仗语法,而且对联也可以雅俗共赏,既能高台教化,也能插科打诨诙、诙谐幽默。现如今的人们视对联文化为我国的艺术瑰宝,一些国学爱好者,经常在网上吟诗答对。这不,有一位网友酷爱看《西游记》,尤其喜爱里面的孙悟空,于是他就出了一副对联“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孙悟空的金箍棒,大的时候可以无限大,小的时候可以变成绣花针一样放在耳朵里,而对联后面的“能长能短”刚好说的是金箍棒的特点,长短又互为反义词,可以说这副对联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此联一出,吸引很多才子佳人前来应对,网友们纷纷脑洞大开,真是高手在民间。有位网友对的下联是“铁扇女芭蕉扇,可大可小”,铁扇公主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手里的芭蕉扇大小也可以任意切换自如,可谓对得十分精妙。还有人想到了圆周率,也成了一副对联:“祖冲之圆周率,无穷无尽”。这位网友跳脱了《西游记》里的人物,另辟蹊径,也对得十分巧妙。还有的人想到了如来佛的五指山,对的是“如来佛五指山,能伸能缩”。这里笔者也想到了一副下联:“红孩儿风火轮,能进能退”,各位读者感觉怎么样呢?学习我国的对联文化,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增加我们的文学气质,这里给大家推荐的是《实用对联大全》和《中华对联故事》这两部书,本套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对联文化的基本知识,而且还搜集了历史上的名联趣事,一边品读古人对联的故事,一边掌握对联文化的技巧,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对联高手。而且本套书印刷优良,价格美丽,2套书的价格还不到30块钱,对于喜爱对联的你,是一套不容错过的优秀图书,你值得拥有。今日话题:如果上联是“孙悟空金箍棒,能长能短”,你能对出有意思的下联来吗,欢迎在下方写出自己的奇思妙对,我们一起欣赏交流。文

国学大观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jbjj/1822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