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 风俗习惯 >>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文明》创刊15年幸遇千百万同路人,一起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民族文化品牌!
《文明》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力量。
如果你错过了这15年的同行,让我们在这里相逢。余期《文明》杂志系统诠释了习近平的文明交流互鉴思想。余位大家呈现“《文明》观点”。让我们一同分享他们对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真知灼见,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文情怀。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你的记忆一定很多。
请告诉我们,你与《文明》的故事和你的“文明”记忆!
年文化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它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它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和传统的软实力。无论其文化规模与价值,还是精神内涵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精彩内容回顾,摘自.2期《文明》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
冯骥才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民间生活最大的事。在几千年农耕生活中,人的生活与自然节律一致。年,是大自然季节更迭周期之始,也是人们生活的新起点,人生道路的共同节点。
人们自然要把对未来的希望、憧憬和热望,通过年俗表达出来。数千年来,中华民族集体创造了一整套极其密集和丰富的年文化。年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
它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它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它是中华文化形象最迷人的体现;它是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精神遗产和传统的软实力。无论其文化规模与价值,还是精神内涵与意义,春节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想特别强调,年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的精神价值,年文化里面所有民俗事项,包括民俗的物品,比如饺子、鞭炮、拜年都有深刻的含义,都是中华民族对风俗、吉瑞、健康、团结、和谐、辟邪、顺利、圆满,这一切一切的愿望都体现在生活中所有的民俗细节上。年文化是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是与我们血液里刻骨铭心的记忆连在一起的。
春节有两个特点:
第一,从腊月二十三中国人开始忙年,所有的忙都是从社会往家里忙,炖大肉也好,糊窗户也好,一直忙到年三十。从初一以后开始出门拜年,先给最近的人拜年,从近到远,一直到正月十五回到社会。
整个规律是从社会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家庭是中心,这个中心体现中国人对生活深厚的感情,就是团圆、相亲的感觉,所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春运不是一个交通现象,实际上是年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特有的文化现象。每年万到1.2亿的人在一个特定时间段流动,世界上哪儿有?
第二,人们需要把年理想化。年的精神价值最重要的是它的理想化,平常吃不好穿不好,过年要把它过好,就是把现实尽量理想化,也尽量把理想的生活现实化,所以年是一个放大的生活,充满了美丽。我们在年俗里面创造的一切形式,年画、灯笼、剪纸等都是创造了这样一个理想化的氛围。
在世界遗产的“申遗”上,我建议将春节放在首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春节,全民都是传承者。将其推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提高人们对春节文化的保护和全民自觉,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民族“四海一家”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同时,增强国家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影响力,树立民族人文形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