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_春节习俗_春节团圆

诚意满满的喜羊羊大电影,为何票房不及预期

发布时间:2025/1/22 12:43:41   点击数: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上映三天过去,排片稀少,票房不及预期,着实令人感到惋惜。

我说令人惋惜,是因为票房惨淡并不是电影剧情本身崩坏导致的。这一部电影的制作水准是在线的,虽然开头和中间人设崩坏的问题、画风难看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得益于快节奏的剧情推进和良好的特效加持,这些问题并不影响全局。

本剧在立意上,在弘扬篮球精神的同时,不忘指出当代教育观念的误区,正是观念上的保守,导致很多孩子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另一方面,虎翼爸爸每天工作繁忙,造成了对其孩子爱的缺失,侧面展现了繁忙的工作在带给人们回报的同时所产生的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从专业性上来讲,篮球专业术语丰富(如“回表”、“挡拆”、“抢断”等),每个角色的投球动作流畅娴熟,可以看出原创动力在这一方面并不业余,此部电影的制作必然花费了他们不少功夫。这些都是值得被夸赞和表扬的地方。

但是,既然电影本身并无粗制滥造之嫌,为何会出现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为什么宣传造势的力度空前,观众和院线却始终不愿给面子?“明明质量口碑这么好,为什么票房还是这么不尽如人意?”这令多少人百思不得其解。

和《筐出未来》这部电影本身无关,这部电影从立项开始,结果就已经注定了。我们可以把此次失败归纳为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篮球题材套路过于明显。羊狼一同参加篮球比赛,从分崩离析到卷土重来,短短几句话的剧情概述,观众就足以把故事的大致走向猜个七八分了。按照这种故事的套路,克服困难打败对手夺冠的结局是肯定的,没有任何悬念。更不要说官方还在公映前的宣传中有意无意地剧透,更是把筐未的悬念扒得连底裤都不剩。创意平平,无法激发观众好奇心,大家为什么不去看奇幻有趣、跌宕起伏的《重返地球》?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不再于主创团队,而是题材本身的限制。篮球题材注定了这部电影必然是以打球作为核心主线,篮球本身并不存在天马星空的想象,唯有坚持日复一日的基础训练,才能在赛场上夺冠。或许训练场景的刻画可以引起一些大龄观众的共鸣,但低龄观众由于缺乏生活阅历,只会感到无聊。

第二,篮球的受众始终是小众。去年的《筐出胜利》在虎扑等体育平台火出了圈,这是事实,但是放眼喜羊羊的整个受众群体,有多少人看球打球?又有多少人会对影片中堆叠的篮球专业知识拍手称赞?这部电影从立项伊始,目的就非常明确,即挟《筐出胜利》意外爆火之余威,趁热打铁做一部硬核的剧场版继续吸引观众眼球。但是这些能被电影吸引的观众有多少、能贡献多少票房,却在立项初期缺乏市场调研。《筐出未来》的受众过于局限,以至于完全集中在了两个群体上,一是喜羊羊的死忠粉,二是看球打球的路人。而那些看不懂球、不关心篮球也对所谓的“燃”和“表现力”完全不感冒的海量低龄群体及其家长,则大多涌进了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影厅。

曾几何时,这些5-10岁的低龄群体曾是支撑喜羊羊票房的绝对支柱,吸引他们的不是“燃”、“表现力”、“专业”,不过是故事有趣、设定新奇、情节起伏、人设熟悉又鲜明,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家长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下看得兴味盎然。但现在,原创动力选择了这个不够普适的题材,也就注定要放弃这一重要的受众群体。再说,喜羊羊大电影已经离开市场多年,而有些竞品在这几年却一直是贺岁档常客,即便一些小孩选择了看《筐出未来》,但他们相比那些每年都在追熊的大电影一部不落的小孩,缺少了太多稳固性。此外,即使是死忠和打球路人两个很局限的群体,原创也未能完全兼顾——画风突变、人设略崩,导致不少从旧版一路追来的死忠粉倒戈相向、热情骤减,对票房也有部分负面影响。

综上,在对方早已形成稳固的市场和受众面的情况下,将这部受众和题材受限的电影推向强敌环伺的贺岁档,即便电影本身制作水平在线,也存在极大风险。

第三,官方的宣发堪称业余。三个错误:一是盲目自信,二是违背了适度原则,三是过分强调情怀。盲目自信,在公映前开展大规模点映,让本身就没有悬念的剧情变得更加透明,上座率并非想象中那般乐观,直接导致公映后排片腰斩和阴间排片,此部电影的导演黄伟明在直播间求影院增加排片,只怕作用寥寥;违背适度原则,在各大平台大张旗鼓宣传造势,容易引发受众的逆反心理,认为这是“质量不够,宣传来凑”的不自信体现,同时官方还在直播间大举带货,兜售的周边、服务的质量却毫无诚意,败了不少好感;过分强调情怀,宣发视频全部聚焦“情怀”一词,但电影本身却早已和七年前的生肖系列迥然不同——人物充斥着新面孔,羊狼外貌被改得面目全非早已不是过去熟悉的经典模样,一对冤家也不再合作冒险反而是打起了篮球,世界观和时间线更是晚近之事,并无多少情怀可言。反复卖情怀,反而让人认为羊狼只会不断重提当年勇,而不会看向未来。

上述几点不利因素,吃瓜群众可以不懂,但是专门做营销、身边不缺智囊的原创,不该不懂。为了求稳,至少也该谨慎点映,或者把电影放在暑期档以避对手锋芒。但他们为什么没有提前预知这些可能发生的问题,而是毅然决然地将《筐出未来》上马并决定推向竞争激烈的春节档呢?

这一次,无关电影质量本身,而是原创的理念出了问题。他们让这部电影在没做好市场和受众调研的情况下,便被匆忙上马、匆忙投向了本不属于它的贺岁档舞台。

因此,尽管制作水平在线,但由于开始的方向和定位就不准,《筐出未来》遇上困难只是早晚的问题。要我说,《筐出未来》就像是一篇写跑题的作文,它本身确实优秀,但是跑题这一方向上的错误,让其不可能取得预期成绩。

本文由“喜灰漫谈”与“喜迷最前线”联合创作,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zquanhong.com/xgcs/18504.html
------分隔线----------------------------